郑传楼:故乡给我一方土  应还乡亲一座城

编者按:

一场演讲,能否征服听众,既要有理论的高度,还要有实践的深度。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原副巡视员、机关党委副书记郑传楼,之所以受到培训全体学员的好评,是因为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认为故乡的养育,理应回报才是,30多年来,矢志不渝帮扶家乡,使昔日的穷村摆脱了贫困,成为省委、省政府表彰的小康村。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征程上,他又和父老乡亲一道,为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阔步前进。


6月15日晚,省团校四楼礼堂座无虚席,现场时而激情高昂、掌声不断,时又安静深沉、引人深思。这正是情系家国,情洒故土的优秀春晖使者,省农业农村厅原副巡视员郑传楼,为我们铜仁市2022年“民心党建+三变+春晖社”农村综合改革人才培训暨全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培训班学员,作的一场《我的春晖情缘》专题讲座。

郑传楼老师分别从感党恩、忆情缘、话未来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述,形式独特、内涵丰富,字字真知灼见、句句感人至深,触及灵魂、催人奋进。他把讲政治、顾大局摆在首要位置,把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作为干事创业的首要条件,开篇就讲共产党人,一定要带头感党恩,跟党走,他激动地说:在国际形势还不太平,新冠病毒还在全世界漫延的时刻,同学们还能在这里愉快的参加培训,真是太幸福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感恩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随后饱含深情地总结阐释了我们党的光辉历程,他用四个成语高度概括了建党百年的伟大成就。一是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觉醒中,勇敢地走上中国的政治大舞台,明确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目标;二是新中国的建立是“改天换地”,党经过28年的浴血奋斗,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牺牲了几千万烈士,将国民党的政府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使中国人民从趴着的奴隶成为国家的主人;三是新中国成立到2012年的63年取得的成就是“翻天覆地”,解放以后对工商私营企业进行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完善了工业、农业、科教、文卫、国防等社会主义体系,卫星上天,原子弹爆炸,提升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加大了改革开放的力度;四是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取得的成绩是“惊天动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举旗定向,谋篇布局,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为党负责,重拳打虎,解决了近亿人口的脱贫,在中华大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为世界脱贫提供了范本,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举全国之力,两个多月就把病毒控制到最低水平,受到全世界的好评,彰显了大国担当和强国智慧。

郑传楼老师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时时事事处处感党恩,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作为学员、晚辈,尤其是作为组工干部,真要饮水思源,带头知党恩、感党恩、颂党恩,铭记党的恩情,讴歌党的丰功伟绩,从内心深处尊党、爱党、敬党。

多情最是春归燕,万里云天恋旧窝。郑传楼老师在讲到他的春晖情缘时,引用了著名诗人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是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话音未落,他的眼眶早已湿润了,哽咽地说,我永远也不会忘记12岁时,离开家乡随父亲到省城定居时的情景,一件件、一幕幕,触动心灵、刻骨铭心。临行时,同龄伙伴拉着我的衣服哭着不让走,父老乡亲泪流满面,背着我家很不像样的行装,默默无语把我们出村外10多公里远的主干道,唯有我那可亲可敬的奶奶流着眼泪不停地叮嘱我,“乖孙啊,到贵阳后,要好好地读书,长大了给人民办事,给父老乡亲办事”。从那以后,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回报家乡的养育之恩。他的家乡在遵义市正安县自强村,上世纪八十年代,那里曾是交通靠走〈无桥路)、信息靠吼(无通讯)、喝水靠桶(无自来水)、娱乐靠酒(无广播、电视)的穷村。

郑传楼老师,大学毕业被分配到省农业厅工作后,当年回老家去看望奶奶时,亲眼目睹了父老乡亲分救济粮、救济衣的场面,因为大家都很困难,五个小时都分不下去,最后还是拣纸条才把衣物分了下去。面对此情此景,他的心里五味杂陈,眼前不停地晃动着童年离村时父老乡亲送别的场面,耳旁又回响起奶奶的叮嘱声,于是他从心底喊出了“故乡给我一方土,还给乡亲一座城”的口号。到了1987年,他随省级单位60多名扶贫队员到了沿河县,心系群众的他主动要求到无柴、无水、无电的大垭乡扶贫,和另外5名队员,为父老乡亲种柑橘、修自来水、维修学校,修桥修路,劳务输出等,为父老乡亲办了14件实事好事,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彰。扶贫结束后,他回到家乡,给父老乡亲谈自己的扶贫体会,向他们通报省外发达地区先进农村的发展信息。1988年,出于他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三农”工作强烈的责任感,在父老乡亲的热切期盼下,他毅然担起了没有一分报酬的自强村“名誉村长”,及时提出了“夯实基础建‘机场’、调整结构造‘飞机’”的指导思想。

30多年来,他矢志不渝,利用自已的节假日,积极履行“名誉村长”的职责,亲自为自强村规划设计、筹措资金、修建春晖文化广场,还为村里修建了7公里的连村道路和一座18米高、33米长的桥和一所希望工程学校。同时,帮助乡亲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依靠科技进步,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业收入,深化农村改革,把一个上世纪90年代不通水、不通电、不通路,人均粮食不足300斤、年收入不足1000元的贫困村,蜕变成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文明村。

郑传楼老师在讲述中,他感到无尚光荣和十分自豪的是,2004年,共青团贵州省委,受到他担任“名誉村长”个案的启发,以《游子吟》的感人意境,创意发起了一个"弘扬传统美德、反哺故土亲人"的大型公益“春晖行动”。“春晖行动”启动以来,数以万计的春晖使者,情倾故土,回报桑梓,汇聚起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强大社会力量。《春晖行动》2009年荣获国务院“最具凝聚力的慈善项目奖”;2010年被中宣部盛赞为“一个伟大但人人可为的行动”;2011年,习近平总书记来黔听取省委的汇报后,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要求贵州带头把它长期推下去。目前,《春晖行动》已成为“花开贵州、情动全国、香飘海外、灿若朝霞”的贵州名片。郑传楼老师个人也先后荣获了“全国三农人物十佳提名奖”、“贵州都市人物十佳奖”、“遵义名城十佳奖"和“优秀春晖使者”的殊荣。郑传楼老师,反哺故土,回报乡亲的行动,充分诠释了树高千尺不忘根的传统美德和共产党员不为官只为民的高尚情操,为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出了极积的贡献。

只有坚定自信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郑传楼老师说,过去由于宣传不够,省外人对贵州,有一种“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偏见。为此,他说贵州人必须树立五个自信,才能更好地发展贵州:一要树立文化自信。两千多年的东汉时期,正安县尹珍(字道真)先生率先走出大山,到千里之外的洛阳求学,苦读8年后,成为全国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经学家,被人们喻为北有孔子、南有尹珍,为了纪念这位伟人,1942年,正安和道真县分县设县时,以他的名字命名道真县。北京大学的创办人,有贵州人李端棻,康熙大辞典编撰人中又有贵州人周渔璜(他也是雍正皇帝的启蒙老师),颐和园的几个书法大字,又是贵州印江县的严寅亮书写的,乐山大佛的第一位雕刻者海通法师,是遵义的一位出家和尚,雕刻8年死以后,他的精神感动了当地的能工巧匠,先后花了90多年,成就了世界第一大佛。建国后又有一位中宣部长朱厚泽贵州人,两位外交部长副部长韩念龙、戴秉国又是贵州人;二要树立科技自信。卫星上天的主要零部件,有我省O11、061和083基地生产的。世界最大的天文望远镜也座落在我省平塘县。遍布四界各国的华为电子公司(生产的电子产品,占了全世界总量的百分之七十),美国也为此感到震惊,而该公司的老总任正菲又是贵州人;三要树立政治自信。1921年,在嘉兴南湖红船上参加召开党的笫一次代表大会中有贵州人邓恩铭,1935年,在遵义召开的会议,确立了毛主席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从此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1945年,陪同毛泽东、周恩来在重庆和蒋介石谈判中又有贵州人王若飞;四要树立生态自信。贵州是世界公认的旅游大省,先后八次在贵阳召开了世界性的生态文明论坛会。近年来,来贵州旅游的人,每年以三十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五要树立发展自信。贵州县县通高速,西部第一省,全国第8位,经济增速持续位居全国前列,经济总量接近2万亿元、在全国的排位明显上升,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他要求贵州人要将这五个自信记在心里、刻在脸上、融入血脉,强化政治锻炼和理论提升,统筹做好乡村振兴、基层党建等各项工作。

最后,郑传楼老师语重心长地给学员们说:大家要养成“抓目标、抓动力、抓责任、抓督察、抓总结、抓宣传”的工作习惯;要优化自已的人际圈。因为,与智者同行,你就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就会登上巅峰。同时,他还要求大家念好“兴村和谐十子经”:即建设村级好班子、粮经协调增票子、纵横修路通车子,优生优育养孩子、发展教育出才子、防治疫病强身子、合理规划建房子、尊老爱幼好样子、邻里和睦一家子、共同过上好日子。要切实将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转化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为奋力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做出积极的贡献!

作者:谭武进

话题:
No Tag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