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络暴力说NO!

“网络舆论暴力”来势凶猛,以道德的名义进行侵害他人名誉权、隐私权、人身攻击、恶意诋毁、泄露隐私……

 

近年来,类似的“网络舆论暴力”事件已发生多起,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些事件呈现出的特点是,针对事件中的弱势个体进行道德审判并且通过网络追查并公布、传播当事人的个人信息,同时煽动网民以暴力语言进行群体围攻,最后导致当事人在现实生活中遭到严重伤害。

 

不同于现实生活中拳脚相加的暴力行为,网络暴力常常伤人于“无形”,像是一场没有鲜血的杀戮,给处于舆论中心的人带来身体和心灵上的伤害,有些人在面对网上铺天盖地的谩骂侮辱和恐吓时,有人尝试通过在平台投诉、报警起诉等手段来进行反抗的,但是这些维权方式耗费时间长,手续麻烦、还容易给受害者带来二次伤害,大多数人选择了放弃,默默忍受,这也助长了施暴者的嚣张气焰。

 

“网络键盘侠们”从来不会关注事实的真相如何,只会顺着舆论的风向,站在道德的至高点上,对弱势群体进行诋毁谩骂,披着道德外衣,来彰显自己的高尚,并博得关注。我们无法想象那些处于网暴中心的人内心承受了多大的压力,我们也无法想像他们内心的挣扎与煎熬。所以,有些人的盲从,不值得被原谅。但我也真的希望这些盲从的键盘侠醒醒吧,别再打着正义的旗号伤害他人了。

 

最后奉劝参与到网络暴力各位一定要醒一醒,要知道你所延伸出来的网络暴力,最终也会伤害到你自己,要知道在网络时代,没有一个人能够独善其身,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那么最终也会尝试到来自网络暴力的“因果”。另外网络空间也不是法外之地,如果不对自己的一言一行加以约束,那么总有一天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作为新时代的网友,千万别成为网络法盲。要知道恶意窃取个人信息施行网络暴力也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要学会善于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在《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第四十条:违反本规定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相关主管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与处罚。在《民法典》第一百一十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当面对网络暴力时,首先要学会收集网络暴力的证据,只有学会收集证据,才能更加有效地打击网络暴力。其次一定要及时到相关部门报案,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最后要守住底线,不能够因自己遭受到了网络暴力,从而将这份“暴力”延伸到别人,成为新的施暴者。

 

身处在网络空间的每一个人都要“键下守法”,不做网络喷子,为自己为他人筑起安全的网络防火墙,让所有人能够远离网络暴力。只要我们都自觉抵制“网络暴力”,向网络暴力说NO,就一定能够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话题:
No Tag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