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省会”最美劳动者:设备维修的顶尖高手—洪辉龙

“维修工作不仅是修复,还需要改良、改善,更需要思考、创新。”贵州吉利发动机有限公司电气维修主管工程师洪辉龙向记者起他的工作,原本不善言辞的他,却滔滔不绝起来。

“汽车制造是一项高技术含量的产业,作为汽车的‘心脏’——发动机,其技术要求更高,制造发动机的设备更是具有高、精、尖的特点,有些设备要是你不会修,打开外壳后合不上,整个就废掉了,损失好几十万。”洪辉龙说。

从踏入这个领域以来,他从没忘记的就是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你所处的岗位会给你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必须攻克这些障碍,技术的主动权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这种不断自我加压的责任感开启了他不停学习钻研的大门,并将成为贯穿他整个职业生涯的主线。

学设备的基本结构。上培训班,阅读大量资料,查专业术语词条,找机会和老员工交流……“缺什么学什么。”刚踏入职场时的他常常利用下班时间和双休日,自学机械电子工程本科书籍,不断摸索、刻苦钻研。在老员工眼里,这位小师弟有些“麻烦”,常常“逮”住他们打破砂锅问到底。

入职贵州吉利发动机有限公司四年多,洪辉龙历经机加三线及装配线设备维修工作,多次组织、参与设备紧急抢修。他主导提出及参与实施了近150项现场改善活动,核心参与多项发动机质量改善项目,直接或间接创造经济效益近200万元。

2019年,缸盖线一台GROB加工中心主轴损坏,且该工序仅有此台设备,将导致缸盖当周产能无法按时达成,产线告急。接到抢修任务的洪辉龙第一时间紧急组织缸盖线各相关部门到达抢修现场,在他的带领下立即确定好方案,必须加急更换其中一台设备主轴,由于主轴更换工序繁琐费时,装调精度要求高,洪辉龙他们当晚加班抢修至第二日凌晨5点,经过16个小时的紧张抢修,最后顺利完成装调,有效保证了第二日正常生产。

这样的抢修对于他来说,早已是身经百战,而每一次都本着吉利奋斗者的精神,向困难挑战,绝不低头,从不认输……

2020年,在发动机装配线生产节拍提升产线优化改造项目中,装配线在人员稳定下,由原平均100秒下线一台套发动机,持续优化提升至90秒、80秒直至今约70秒下线一台套发动机,有效并显著提升了单位时间产量及人均产量。

节拍提升并非简单的加减,常有全新的工艺功能及设备需求。在进行90秒节拍提升中,需自主新增一个拧紧正时皮带护罩任务的工位,洪辉龙和他的团队经过节假日三天时间的紧张自主设计、安装及调试,最终使该自主设计全新工位正常运行并生产发动机,强力保证了节拍提升项目的顺利进行。

“工匠精神”在他看来,不仅仅是一种在技术上忘我奉献的精神,更多的还是工作中的严谨和细致。他说,作为一名“设备医生”,要像医生一样,工作细心慎重,技艺精益求精,还要注重修理中的每一个细节。

“今后我还是要不断地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把专业、专心、专注的工匠精神发扬下去,带给我的伙伴,也带给我的客户。”洪辉龙,曾获得贵州吉利发动机有限公司第三季度季度之星,吉利动力制造公司机器人大赛一等奖、二等奖,贵州省“最美劳动者”等荣誉称号。

本报全媒体记者 曾艳

话题:
No Tag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