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传楼:乡村振兴,企业应有所为、大有所为
郑传楼(左)到企业调研
9月29日,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原副巡视员郑传楼受邀以“不断增强发展自信,全力助推乡村振兴”为主题贵阳的企业界人士座谈交流,他强调,乡村振兴,企业要有所为、大有所为。
郑传楼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月3日至5日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农业企业要提高政治站位,抢抓历史新机,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不断提升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水平与能力。尤其要把乡村振兴谋划好、推进好,以乡村产业振兴为重点,推动乡村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
他指出,贵州作为一个建省605年的西部省份,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用“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夜郎自大”、“黔驴技穷”等偏见形容贵州,以至于给外界造成了贵州就是一个穷乡僻壤的印象也让贵州人失掉了自信力。而如今的贵州已然不是从前的那个贵州,无论是大数据产业、旅游产业生态环境保护、GDP增长速度等都让外界刮目相看。为发挥农业企业在助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他从增强“政治自信、文化自信、科技自信、生态自信、发展自信”等视角梳理并介绍了自康熙年间以来的贵州人文故事,建国以来的科技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的建设成果等。
在讲到如何”增强政治自信“时,他详细介绍党的建党百年历史时,并用“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四个成语对党的历史进行了诠释:一是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觉醒中,勇敢地走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明确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目标,通过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二是用鲜血生命换来新中国的成立,这是"改天换地",将国民党政府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使中国人民从趴着的奴隶成为国家的主人;三是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建了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这是“翻天覆地”。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中国建立至2012年,取得的建设成就“翻天覆地";四是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举旗定向,谋篇布局,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从理论到实践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深刻影响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个成就的取真是“惊天动地”。
他指出,作为贵州企业和贵州人,要在了解党的历史的同时,感恩党的恩情 ,不断增强贵州文化自信、贵州科技自信、贵州生态自信和贵州发展自信,把贵州建设得更加美好,让后人因为作为贵州人而更加幸福和自豪。
本文由「
龙洋网 」 原创或整理后发布,欢迎分享和转发。
原文地址:
http://www.loyo.cc/zixun/6919.html 发布于
2021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