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贵阳劳模之贵阳市白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杨秀杰

杨秀杰同志, 2010年7月毕业于贵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同年12月进入贵阳市白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至今。现任农工党白云支部副主委,白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科科长。参加工作以来,除外出学习及基层医疗机构近2年的挂任经历外,一直工作于白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科。该同志多年来工作一直都是积极主动、踏实上进,始终重视政治理论以及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个人综合素质不断得到提高,从一名普通的科员,已经慢慢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科室负责人。无论是在疾控中心负责传染病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免疫规划工作,还是在沙文卫生院任职期间的医疗机构管理工作,在其努力下都能顺利开展,圆满完成。同时,该同志为人正直,待人热情、诚恳,乐于帮助他人,善于团结同志,一直以来广受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

        一、讲政治,顾大局,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

该同志始终把理论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党新时期的理论武装头脑。他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的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各项重大决定,自觉抵制不良倾向,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思想进步、具有牢固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因其良好的政治素养,2017年荣耀的当选为政协白云区十届委员会委员。

        二、勤于思考、努力好学

该同志大学期间学习专业为临床医学,记得参加工作初期,他对流行性病学、传染病防控等相关知识显得有些陌生,但他积极主动、勤于思考,稍有不懂之处一定会通过找同事请教、查阅相关书籍等方式将问题搞懂、搞透。就因为这种执着好学的精神,2011年的一次学习机会,让他的专业知识得到极大的积累,为后续扎实的业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是省卫健委组织的一次为期10个月的“现场流行病学培训班”,短暂的理论知识学习后,更多的是到全省各地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工作,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是战场。那段时间工作苦、节奏快,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接到疫情,一定要求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但这些困难一次次的被他克服。只要有疫情发生,他总是主动请战,10个月的时间里,他跟着省疾控带教老师跑遍了6个地州、近20个区县。分别参与了伤寒、疟疾、手足口病、麻疹、风疹、食物中毒等疫情的调查处置。记得有一次开展疟疾病例的回顾性调查,其中有两户调查对象居住地十分偏远,交通也不方便,坐车能到之处,还得步行两三个小时。他主动提出承担这两户的调查工作。一早出门,回到住所已是深夜,他这吃苦耐劳的精神,带组老师也竖对他竖起了拇指。对工作、学习他总是充满激情,对知识的渴望从未降温。工作近10年,只要有学习的机会必定积极参加,参加后必有所获。

        三、爱岗敬业、忠于职守

该同志参加工作以来,最难能可贵的是工作热情始终如一,所经手的工作,均会事无巨细保质保量的完成。他曾说:“可能他一生也干不成一件伟大的事,但他会把每一件事都当成伟大的事来做。”在这样高度责任心的驱使下,他一次次圆满的完成各类疫情的处置。辖区内多年来未发生过1例甲类传染病,乙、丙类传染病逐年下降;未发生一起重大传染病暴发疫情;未发生一起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免疫规划工作有序推进,儿童疫苗接种率逐年提高,未发生一起重大疫苗接种安全事故,疫苗针对传染病稳步减少。这些年,他参与处置的大小疫情几百起,重要疫情几乎一件不落。

2014年春节期间,我区发生了第一起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记得当时是大年初二,前一天刚下了一整晚的雪。接到电话的他,正在几百公里外老家与家人团聚。挂电话后,他没有半点犹豫,与家人简单道别后驱车赶回贵阳,连夜就开始了病例调查、居住地调查、密切接触者排查等工作,一连几天高强度的工作他没有半点倦意。也许工作的劳累他真的扛得住,但错过了一年难得的几天团聚应该也是有几分遗憾的。

2013年4月、8月、11月输入性疟疾疫情、2015年10月输入性登革热疫情、2016年6月手足口死亡病例疫情、2017年4月布病疫情、2017年6月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这些大大小小的疫情处置现场总能见到他熟悉身影。

        四、敢于担当、迎难而上

敢于承担责任,勇于啃硬骨头是该同志的又一特质。工作中他总有一副舍我其谁的气势,一股百折不挠的韧劲,在困难面前他总是显得很淡定、自信。
2017年,辖区一乡镇卫生院面临着群龙无首的困境,科室承包遗留问题、财务管理混乱问题、临床业务萎缩问题,每一个问题都很棘手,显然已经成为人人都不想染指的烂摊子。在这困难之际,杨秀杰同志临危受命,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担当,接下了这块难啃的骨头。到医院任职后,他怀着壮士断腕的勇气,艰难的开始了各项工作的整顿。他以身作则,勇做表率,努力搞好医院团结,做到了“思想上多交流、工作上多通气、决策上多商量”。在尽早清除医院承包方这件事上,大家首先达成了共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清除了承包方。近两年的任职期内,他带领大家共同努力,医院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门诊量上升了近70%,业务收入上升了近50%,医院重新开设了住院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稳步前进,已达全区中上水平,按期完成了“五室”建设,新大楼顺利启用,大大提升了医院的临床服务能力。

2020年春节前夕,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肺病肺炎疫情,打破了春节前夕祥和的气氛,杨秀杰同志不忘悬壶之志,主动投身抗“疫”前线。主动放弃与家人的团聚,顾不得年迈的母亲腰椎骨折术后还在恢复期,顾不上两个稚幼的孩子需要陪伴,取消了带患病父亲外治疗的计划,迅速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主动承担起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传染病报告等重要工作。带领疫情监测管控及流调人员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在全区范围内拉网式开展流调及监测工作。流调过程中,他总是细致入微,从不错过一丝可疑暴露线索,精准筛查每一例疑似、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数据收集、报告书写、疫情研判,均努力在第一时间完成,为后续病例的诊治、密切接触的隔离观察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真正做到一刻不误、一人不漏、一查到底。

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对工作的责任,杨秀杰以悬壶之志舍身往之。从年前到现在,一直坚守在岗位上,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不管白天黑夜,只要接到疫情报告,就第一时间奔赴现场,亲自参与到白云区所报告的每一例不明原因肺炎、疑似、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工作,到辖区每一家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开展督导和病例筛查工作,每天还要电话处理上百个关于健康咨询、业务指导、信息核实等方面的问题。方案制定、数据填报、疫情分析等文字性的工作,往往只有深夜才有时间完成。与时间赛跑,同病毒战斗,杨秀杰说:“他不想做英雄,只求用自己的行动让感染者早一刻治疗,多一些生的希望,让接触者早一刻隔离,少一份风险,让和自己一样奋战在防控一线的人早点回家”。他毅然把对家人的愧疚藏在心底,用无限忠诚,无畏担当诠释着敬业爱岗,用实际的行动践行着医者誓言。

他不辱使命,当好了疫情“侦察兵”。一线流调工作需要近距离接触病毒和未知感染者,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肩负着“侦察兵”角色,属于高危工种。2月7日,杨秀杰在我区出现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时,考虑到物资紧缺、工作风险高,主动提出独自一人前往现场开展流调工作。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后,他穿着密不通风的防护装备,对该名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查清活动轨迹,判定密接人员名单,安排后续跟踪监测同时做好健康宣教。近两小时的细密调查,早已满头大汗、疲惫不堪。但为了能给后续的防控工作提供第一手参考资料,脱掉防护服后他又回到办公室,开始资料的整理、信息的梳理分析、流调报告的书写工作,一连七八个小时水都顾不上喝一口。终于告一段落后,他又赶紧与公安部门参与疫情调查的同志取得联系,对获取信息进行一一核对,直至所有信息准确无误。那时已是深夜,吃碗方便面办公室小憩一会。次日,他带着全身的疲惫,继续投入到新的工作中。这些艰巨又危险的工作他始终冲锋在前,担当在肩,从不退缩。他说:“一线流调工作就像在执行侦查执勤任务,需要高度戒备,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作为流病科科长,我要做的就是不辱使命,冲锋在前!”

他可能算不上一名孝顺的儿子、称职的丈夫、合格的父亲,但他一定是一名优秀的“健康卫士”。

话题:
No Tag

相关推荐